关注我,淘好片,刷好剧
在《碟中谍》里攀爬迪拜塔,在《007》中驾驶潜艇跑车,在《王牌特工》用雨伞横扫千军——现代间谍片早已沦为高科技动作杂技秀。
而2011年的《锅匠,裁缝,士兵,间谍》如一盆冰水浇下,让我们看见真正的间谍世界:阴冷办公室里的眼神交锋,档案室里的纸页翻动声,以及双人床上永远空着的那一侧。
导演托马斯·阿尔弗莱德森这位瑞典人用北欧血脉里的冷冽基因,把伦敦的阴霾、圆场的权斗、冷战的寒意,熬成一盅令人骨髓发颤的浓汤。
当原著作者约翰·勒卡雷对他说:“别复制小说,别重拍剧版,拍你自己的”时,一场颠覆谍战类型的革命已然就绪。
加里·奥德曼、科林·费斯、卷福、汤姆·哈迪...这阵容简直能买下半个英国影坛。
但他们奉献的却是影史最压抑的集体表演。奥德曼饰演的史迈利在前18分钟一言不发,仅靠镜片后的眼神流转,就把一个被体制碾碎灵魂的老间谍演得令人窒息。
为贴近角色,他专门挑了副老气横秋的眼镜,甚至刻意增肥,只为更像“被生活和工作搅得精疲力竭的中年人”。
而片中他每次出门前在门框夹木屑的小动作,比任何枪战场面更能诠释什么叫职业特工的DNA。
1973年冷战高峰,英国情报机构“圆场”惊现苏联卧底“地鼠”。
被迫退休的史迈利奉命出山,在四位高层——“锅匠”珀西、“裁缝”比尔、“士兵”罗伊、“穷人”托比中揪出内鬼。
全片如同一张巨型拼图,信息碎裂如雪花飘散。
圣诞派对上的暧昧眼神,打火机上的刻字,账户莫名的汇款...导演连时间线都懒得标注,只靠史迈利换眼镜区分现在与过去:胡桃木色镜框是回忆,深色框才是现实。
最绝的是从未露面的“隐形女主角”——史迈利的妻子安恩。
她的缺席比在场更有力:双人床上孤单的枕头,寄到家里的信件,舞会闪回中与比尔的调情...这些碎片拼凑出史迈利最致命的软肋。
而苏联特工头子卡拉正是利用刻有爱语的火机,将这位王牌特工锁进情感牢笼。
与传统谍战片相反,本片唯一称得上“动作戏”的,是本尼迪克特·康伯巴奇潜入档案室偷文件。
没有激光阵,没有悬吊绳,只有冷汗顺着观众脊背滑落的心理惊悚。
真正的致命武器藏在更深处:比尔与吉姆的同志情谊。
圣诞派对上两人的眼神拉丝,吉姆遇袭后比尔暴怒的眼泪,最终在背叛与枪声中酿成悲剧。
影片结尾,当史迈利坐上圆场头把交椅,我们看到的不是胜利,而是一个灵魂彻底献给体制的献祭。
正如内鬼比尔被质问动机时喃喃道:“我只不过是个想要留下点什么的人”
当007用阿斯顿马丁征服世界时,史迈利们正缩在阴冷公寓,咀嚼着被国家、爱人、战友三重背叛的苦果。
没有拯救世界的轰轰烈烈,只有棋局中一枚枚棋子无声的陨灭。这才是间谍被时代碾压时,发出的真实声响。
当《锅匠》最后一个镜头淡出,加里·奥德曼缓缓戴上那副决定他命运的新眼镜,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,情报战场却从未改变。
那些西装革履的老绅士们用眼神布下陷阱,用沉默传递杀机,将伦敦的浓雾化作最致命的武器。
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十年过去,当无数炫技的谍战片被遗忘,这部“面瘫”神作却在影迷心中愈发清晰。
锅匠,裁缝,士兵,间谍
导演:托马斯·阿尔弗莱德森
主演:加里·奥德曼 / 科林·费尔斯
豆瓣7.9
看更多精彩影评
申宝配资-申宝配资官网-正规配资平台网站-股票配资怎么玩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